大隱隱於市:在草悟「古道」遇見信仰軌跡 - 草悟系
談觀點

大隱隱於市:在草悟「古道」遇見信仰軌跡

當都市景觀日新月異已是日常,生活裡恆久不變的累積更值得記憶。猶記得十多年前,還曾在公益路旁見到綠油油的農田,一晃眼間,草悟道商圈儼然成為中部文創與休閒活動聖地,有吃、有玩又有得逛,周遭新興品牌和店家比比皆是,也因此,深入探究街區的前世今生,似乎成為一種必要的記錄。

若要回溯街區聚落早期發展的蛛絲馬跡,通常和古道、廟宇、老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當我們展開草悟道商圈的地圖,仔細觀看,會發現在一塊塊方形棋盤格狀的緊密街廓中,仍維繫些許歪斜小徑,串連東西南北,而這正是舊時聚落道路最具體的存續。

1967年的台中市地圖,當時虛線道路都還未開闢,園道周遭仍是農田景觀。

有條小徑就座落於人氣餐飲老店——書報二館旁,途經一間主祀神農大帝的「興農宮」,宮前拜亭一側有株偌大樹蔭的百年老榕,樹老有靈,故修築小廟,供奉榕樹公。此處舊地名為「麻園頭」,在1895年日治時期地圖上即有記載,顧名思義,居民以種植黃麻為生,台中獨到的美食「麻薏」,正是取自黃麻的嫩葉。因當地墾拓初期,水源較為缺乏,農作生活頗為不易,百姓進而祭拜傳說中教民耕作、為民嚐百草的神農氏,並供奉建廟,延續至今,成為麻園頭悠久的信仰特色。

麻園頭榕樹公前的小徑就是舊時庄內古道。

興農宮前的小徑,正是麻園頭庄內南來北往(庄頭北邊約莫今廣三SOGO百貨位置)的古道。現在走到宮前廟埕,會察覺到別有洞天,原來興農宮嶄新廟體已於年初落成啟用,得通過舊廟正殿,方能一睹超過三層樓高的新廟全貌,形成非常有趣的「穿越」體驗。

穿越興農宮舊廟,方能一睹新廟全貌。

興農宮新廟的神農大帝皆手持穀物,代表掌管農業與醫藥,並分為白面、黑面與紅面三種形象:白面是神農氏成為三皇之貌,故著有帝冠與神衣;黑面為祂嚐百草中毒,全身泛黑為民犧牲的模樣;紅面則為其又稱「炎帝」,教民取火熟食,燒山開墾,因而有此區別。除主神與配祀福德正神、媽祖娘娘之外,興農宮新廟還增加文武財神、月老星君等眾神明,得以窺見宗教具象回應了社會精神層面的需求。麻園頭農田景致雖已不復見,不過神聖的庇佑仍日以繼夜,而信仰空間的更新再造,也反映出人們心靈寄託和慰藉早已跨過農業時代的動態感,現階段興農宮舊廟保留得宜,與新廟做一形象上的對照,在如今的都市叢林裡特別難能可貴。

興農宮正殿供奉神農大帝,有各種顏色的面貌。

沿著草悟道南行,經過范特喜文創聚落所在的中興一巷,在此岔開成丫字路口,一座名為「三元寺」——有著日式入母屋造(歇山)樣式的佛教寺院,在鬧街邊顯得悠然從容。

三元寺前窄巷昔日是通往溝仔墘庄的要道。

三元寺前的巷子,昔日是通往溝仔墘庄(今捷運水安宮站附近)的要道,當前只餘不足百公尺的舊路痕跡,而三元寺是其中保存最佳的老屋。看似有著日式外觀的三元寺,實是不折不扣的戰後興建建築,落成於1961年7月,由本業為醫藥、後皈依學佛的達淨禪師創設,主祀釋迦牟尼佛。

三元寺的雄寶大殿。

達淨拜日治時期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法雲寺住持妙果為師,學有所成後,從繁華的中區遷移至當年多為田地的現址開山立派。三元寺竣工之時,廣受在地仕紳與高僧祝福,如山門上方書有寺名的匾額,是台中糕餅名店美珍香創始人林淵泉所獻,他禮聘獲獎無數的書畫家施壽柏題字,「三元寺」三字筆力收放遒勁,十分精彩。進入大雄寶殿回首仰望,一方「佛光普照」匾出自「當代草聖」于右任之筆,草書姿態萬千,氣勢連貫,彷彿可以想像其大筆一揮時的神采,此匾由畢生弘揚佛法不遺餘力的慈明寺住持聖印所賀贈。

一面欣賞名家筆法,一面閒步在綠意幽靜的三元寺中,臆想梵唄宛若還在樑柱間繚繞時的撼動,意外發現柱後有面名聞遐邇的新莊响仁和手工製鼓,輕撫感受經年累月敲奏的鼓皮,一如既往,不曾鬆懈,就像三元寺在巷內低調闡揚佛法已超過一甲子,信念絲毫未減,其堅毅或許來自於開山住持達淨對佛學的領略,凝練成刻劃在柱上的楹聯「三相莊嚴有相原非實相,元門廣大無門真是法門」

年代悠久的新莊响仁和製鼓。

自興農宮散逛至三元寺,不僅重新意識到聚落、古道和信仰空間交織的脈絡,也是我偶爾突然想逃離街道擁擠人群的世外桃源。有時候,宗教建築既能帶來心靈上的平靜,也賦予了時間流動的自然生氣。時間流動會有什麼徵候呢?當興農宮和三元寺從原被農田環繞,到逐步被高樓大廈環伺,人們的記憶變得現實,卻又能更清楚看見什麼應是永恆不渝的,時間好似停滯了,但更可確定它汩汩急奔。

生活在古道身手得矯健的喵星人。

因此,當我瞻眺日籍建築師隈研吾為勤美之森設計的教堂形象,有如正要合掌祈福的雙手,勢必成為街區亮點之際,進一步瞭解教堂土地原屬歷史建築柳原教會擁有,於我而言,草悟道街區依然充滿歷史的暗號與約定,等待下一次的實境解謎。

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教堂已接近完工。

 

閱讀更多:台中西區美式生活的起點:探訪園道休閒地景的前世今生

Matt Chen

台中人。大學甘心是文學的信徒,碩士就範為商業的俘虜。觀察近年土地重劃熱潮改變城市歷史脈絡,於是開始記錄台中民宅老茨。理解文資保存的難處,希望藉由故事與想像,逐步轉變以開發追求發展的思維。擅長做與所學不相關的事。 Mail:matt8429@gmail.com

View All Article
相關文章
逛藝文 | 談觀點
草悟系
談觀點
留白計畫創辦人 王奕翔
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