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握著銅板逛大街,一起趣看向上市場

在我的童年經驗中,和家人一同到傳統市場中採購是種折磨——人來人往的嘈雜與空氣中紛雜的氣味,都讓我難以忍受。隨著年歲漸長,對外在環境的忍受閾值上限越發增加之後,總是為了前進而不斷挑戰自己,這次想要翻轉兒時留下的印象,從向上市場開始,重新認識傳統市場。
提到傳統市場,就會讓人想到划算實惠,總是有許多銅板美食隱藏其中。因此我為自己設定了預算,將每家店的花費控制在90元以內、並且絕不使用鈔票及電子支付付款,要像兒時一樣,使用努力存下的銅板來付錢。不過,最重要的還是——依照我個人的喜好挑選店家。
以下介紹將按照店家開始營業時間的早晚排序,現在就將向上市場加入你的邊走邊吃計畫中吧!
初良食

白色簡約的日系店面在中美街上,帶來清新的活力。黑板立架用粉筆寫著「日式三明治」,同時繪製了簡單的插圖,馬上吸引了我。而迷戀於卡士達和水果組合的我,在看了菜單以後,當然不能錯過享受水果三明治的機會。

除了甜口味的三明治,也有販售鹹口味,也有飲品提供選擇,既是對腸胃負擔不大的輕食,更是適合帶去市民廣場或附近公園的野餐良伴。如果不想多加步行,也可以就坐在店家騎樓底下的桌椅立刻食用。
新鮮多汁的水果與滑潤的卡士達隨著咀嚼,香氣交融在一起。不論作為早餐,或是下午茶,都相當合適。週末可是吃不到的唷!快在平日來訪吧!請謹記店家有午休時間,切莫在休息時間前來撲空。
寶島清蒸肉圓

台中的肉圓在網路上時常被譏笑為不倫不類,但身為「肉圓就是好吃派」的我,才不管肉圓是清蒸、油泡或脆皮,只要是肉圓,我都想嚐嚐。尤其得知寶島肉圓是先前在中美街上營業二十年的老店,搬離了向上市場的熱鬧區域,進入了向上北路僻靜的巷弄中,更增添了我的好奇。
踏進店內,只有一張長桌與多張板凳,只要你是內用的客人,都是併桌。此外周遭的環境,有許多與店內生意無關的用品,是個充滿生活感的空間。入座跟老闆娘點了兩顆肉圓和脆丸湯,大大的蒸籠裡裝著熱氣蒸騰的肉圓,點餐後老闆娘熟稔的打開蒸籠,俐落地將肉圓裝進橘色的碗中,淋上深色且猜不透味道的醬汁。

在軟滑的皮下的是大塊的粗絞肉,是我相當喜歡的口感,內餡還有許多筍丁。醬汁吃得出柴魚香氣,甘甜不重鹹。若是討厭香菜,記得先跟老闆說一聲。即使現在已經隨著物價上漲調整後的價格,這份量仍是相當划算。
當天與我併桌的熟客們是老闆的鄰居,也是她的朋友,來店裡吃飯更像是為了和老闆聊天。雖然沒辦法唐突的加入話題,但用我破爛的台語聽力,聽著老闆與年長熟客互相慰問身體與家人近況時,由衷憧憬起自己暮年之時,也能擁有這樣長青的友誼。
用餐完畢正想離開前,老闆忽然問起要不要吃骨仔肉,並從滾燙的鍋中撈出豬大骨。「平常沒有人吃的話,我就都丟掉啦!」老闆赧笑著,要我們在場的客人們幫她這個忙。那個瞬間,我頓時產生自己就是附近居民的錯覺——原來這就是市場人情味的力量啊。
在來碗粿米糕專門

向上路一段有間於2023年開業、乾淨清爽、復古又現代的碗粿米糕專門店,並在去年2024年入選米其林指南。如果想知道更多店家故事,相當推薦閱讀店家社群的貼文,可以更了解身為第三代的老闆在阿嬤的創業、媽媽的接手後,擁有了這份能烹調出不分南北、獨樹一幟的米糕碗粿之力。
碗粿櫥窗旁是結帳櫃台,也有老闆對外的窗口,除了外送員取餐以外,一般客人也可以透過窗口點單外帶。雖然店內空間不大,但整潔得令人心曠神怡,有少許吧台位可以內用。


雖然我也想要推薦米糕和各樣小菜,但有鑑於今日設定的規則中預算有限,若是只能選擇一樣推薦,我一定會告訴那些和我一樣無甜不歡的同好:絕對、不能錯過奶糖碗粿。
看似只是把黑糖碗粿放在充滿現代感的透明高腳杯中,然後灑上黑糖粉、淋上牛奶球,但沒有親口嚐過口感及味道的人,絕對不明白我們的舌尖所經歷的驚豔之旅。
如果這不能稱為古早味甜品的新吃法,什麼料理才是既復古又創新的呢?黑糖碗粿自身的淡雅甜味會在口中漸漸散開,粿獨特的口感在舌齒之間相觸的同時,會因為稍微融開又保有糖粒口感的黑糖粉所驚艷。淋上生乳製成的牛奶球之後,除了再添乳脂香氣,也會誕生如同牛奶糖的幸福滋味。
為了奶糖碗粿,我絕對會再來在來。
向上豆花

每次看到豆花,我就會想起一個朋友。那個朋友並不喜歡豆製品的味道,既不喝豆漿,也不吃任何的豆腐、腐皮、豆皮、豆包。而她唯獨允許自己食用的豆製品,便是豆花。
每座市場中,都至少會有一間豆花店——向上豆花就是這樣的存在。
向上豆花位於向上北路與中美街街口附近,店門口擺著一攤水果攤,絕佳的空間利用就是市場內的法則。如同許多常駐於市場中的店家一樣,向上豆花的顧客總是輪流的來,內用是少數、多數人都是外帶,只因那是特別是為了家人、或為採購後的自己留一份甜美的獎勵。

在多樣選擇的菜單中,我太過好奇三色豆花的口感及味道——畢竟我的童年滋味中未曾記述。當發現巧克力、布丁、牛奶都變成了結實又滑順Q彈的存在,甜湯作為基底也不會喧賓奪主——此刻,我才意識到在市場中販售的,一向是生活日常的所需,那些可以不斷進行買或賣,也不會讓人厭煩的事物。
中美街蚵嗲

每座市場都有一間最知名的炸食攤販,在中美街與美村路一段270巷的巷口,有一攤無招牌的蚵嗲炸物攤,顯然是向上市場中的狠角色——光是Google地標就存在三種版本。這也正是逛市場的醍醐味,即使沒有任何網紅或部落客的評價推薦或觀光指引,對當地居民以及熟客而言,那就是他們熟悉的滋味與日常行程。
每過垃圾車行經市場的下午三點,就能瞧見居民在附近徘徊、引頸期盼。一旦三點半擺出攤子,炸物一一出鍋,就會有人開始排隊,受到熟客熱切詢問的當然便是招牌的蚵嗲,老闆告知蚵嗲還沒下鍋,目前能販售的只有地瓜與燒肉兩位參賽選手。有人因此失望的先離開,就當然有其他人是為燒肉而來。

想起家人要我買些小菜回家,便跟著地瓜燒肉支持者排起了隊。望著掛在攤位頭上的菜單,僅有品項名沒有價位,猜想或許是為了不要一再修改價格,才這麼製作的。輪到我點燒肉時,直覺式的選了富含油脂的三層肉。分切、裝盤、入袋、結帳,所有動作都一切呵成。攤位旁邊有桌子與餐具可供現吃,讓我得以嚐到現炸不久的酥脆麵衣、豬肉甘甜的油脂和彈牙的口感。
聽說加點獨門的醬油會更適合,而我當下拒絕了醬油,便是為了留給自己再訪的理由。

倘若有時光機,能讓現在的我回到童年時代去見自己,肯定還是很難說服小時候的自己學會享受傳統市場的樂趣。畢竟正是累積了足夠的歷練,才能享受時間帶來的改變。
不論是近年新開張的店家,抑或長久經營多年的老店,都同時並存在市場之中,攤商或店家不一定都能長久經營至下一個世代,或許終有創業者身體不堪負荷、無人接手生意的那天來臨——如同我們無法站在同一條河流之中,向上市場也總是時刻在變化。
每一次的造訪都像是按下屬於自己的快門,記錄這個時刻。
營業時間|週一至週五08:00-13:30、15:00-18:00;週六、日為固定公休日
店家地址|台中市西區中美街268號
營業時間|週二至週日09:00-18:00;週一固定公休
店家地址|台中市西區向上北路262巷32號
營業時間|週二至週日10:00-18:00,售完為止;週一固定公休
店家地址|台中市西區向上路一段231號
向上豆花
營業時間|週一至週日11:00-23:30
店家地址|台中市西區向上北路207號
中美街蚵嗲(向上炸粿)
營業時間|週一至週六15:30-20:00;週日固定公休
店家地址|台中市西區中美街216號
作者|陳樂寧
核稿|林芝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