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日遊提案:從植物園到蔬食料理,走訪街邊的飽食小店 - 草悟系
嚐美食 | 玩體驗

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日遊提案:從植物園到蔬食料理,走訪街邊的飽食小店

漫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(以下簡稱科博館)一帶,可以感受到人們對於現代都市的追求,高樓大廈櫛比鱗次,路距寬廣舒適,住在附近的民眾只需下樓,便能輕易走進科博館的園區草皮親近綠意。

橫跨西屯路一段的斑馬線到對街,就會抵達以臺灣低海拔生態特色和熱帶雨林為主題的植物園區域。人們沿著蔥郁的樹林小徑前往植物園大草原,一起在這裡野餐、靜坐、沈思與運動,感受文教區特有的幽靜氛圍。

身為國內第一座正式的科學博物館,占地廣袤。人們以這裡為核心,向外擴展為人口稠密的生活鬧區。同時,科博館也並非一趟即可探索完成的觀光景點,8.7公頃的園區範圍內有植物園、生命科學廳、人類文化廳、地球環境廳、太空劇場和科學中心等五大區域,每個展館均可獨立購票,方便人們分次前來體驗各個場館。

那日,我選擇從植物園作為認識科博館的第一站,再至周圍的店家歇息、用餐,計畫著下一趟前來的時候。

 

從乾枯的地理環境成為文化活水

科博館附近大部分的街道景觀,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科博館成立籌備處的時期。科博館的建立推動了周邊城市計畫的發展,很容易發現周圍社區名稱中許多帶有「科博」兩個字。然而,迅速變遷的都市面貌,只能從少數地方尋找到過往的蛛絲馬跡。

在1920年,台灣總督府公布地方官制改制後,曾以四十萬分之一比例尺繪製名為《臺中州管內圖》的地圖,科博館所在的街區在上頭被標示位於一個名為「乾溝仔」的傳統地域。據說這個名字是因為土庫溪流經此地時,地勢較高,常常出現乾涸狀態,無法提供有效的水源,因此以乾涸現象作為地名。

後來「乾溝仔」雅化為「乾溝子」,戰後依照行政區域規範編制為「淡溝里」。如今在科博館周邊,恰好南北兩側都有福德正神的庇佑。一邊是乾溝子福德正神祠,另一側是淡溝福德祠,兩者都隱喻著當地的歷史底蘊。

 

近賞熱帶雨林與亞馬遜河魚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

科博館植物園精心打造各種喬木、灌木、草本和蕨類的原生植種區域。人們穿梭其間,如同參與一場模擬型的生態晃遊,啟動玩家角色在地圖上四處探索。在這可以遇見低海拔從北到南的植物特色,並且還有隆起珊瑚礁區、蘭嶼區、海岸林區、臺東蘇鐵區、藤本及多肉植物區和特展室及蕨類展示室等十多項植栽區域⋯⋯等待我們熟悉著與日常共生的植物種類,獲取認識寶島的經驗值。

在熱帶雨林溫室前方,座落了一隻巨大的珠光鳳蝶模型。珠光鳳蝶是原產於蘭嶼的臺灣原生種蝶類,目前被列於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。蝴蝶與植物之間唇齒相依,珠光鳳蝶的幼蟲以港口馬兜鈴為食,但許多人無法清楚辨識植物的重要性,時常當作是一般野草而予以清除,進而破壞了動物棲地。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要在植物園前,放置一隻蝴蝶的原因——提醒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環環相扣。

進入熱帶雨林溫室,建築正中間為噴霧系統,大量水氣從上方噴灑而降,為溫室環境提供滋潤。熱帶雨林被譽為「地球之肺」,擁有豐富的植物種類。依循溫室內的動線前進,我們可以看到多元植物類性,如桃花心木、柚木等可供使用的材料植物,風鈴木類的觀賞植物、纖維植物吉貝木棉、香料植物香水樹、觀葉植物秋海棠、染料植物胭脂樹,以及像是號角樹、掌葉蘋婆這類型的景觀樹木。

亞馬遜河河魚觀賞區

溫室的下層設有一處仿效亞馬遜河流域海岸地形的河魚觀賞區,何人都會對眼前游過的該流域最大型的淡水魚「象魚」感到驚訝。據推測,這種魚已經存活超過億年,又有活化石之稱。此外,這一層還有虎皮鴨嘴、大銀板魚、銀帶、食人魚和披著華麗色彩外衣的箭毒蛙等其他生物,滿載而歸的知識量讓人不虛此行。

 

好好坐下來恢復能量的補給地

與花草樹木共處一個早上,早已飢腸轆轆。走進華富街一帶的街區,開始出現一些進駐在住家華廈的一樓小店。

我迷戀於煙花女義大利麵的隨意不羈,所以前往備有這道料理的「OOO Cafe & Bistro 蔬食餐酒館」。全店皆是蔬食創意料理,從前菜、義大利麵、披薩、甜點到多元的飲品種類,是當地廣受好評的聚會餐廳。

煙花女義大利麵的由來說法雜陳,莫衷一是。煙花女一詞原意指風塵女子,因此有一說法認為這道菜源自於藍領階級的紅燈區,或是其中刺激味蕾的酸豆,就像歡場裡的衣服上所留下的紅漬。又加上葷食餐廳在這道料理常加入鯷魚提味,腥鹹酸辣的風味猶如敢愛敢恨的胭脂味一樣。

如此具有戲劇張力的料理,我最相信的說法是來自一名在伊斯基亞島營業餐廳的老闆所創造。據傳在餐廳快打烊時,因缺乏足夠的食材應付上門的客人,便把所有能用的食材混合成一道速成料理。

OOO Cafe & Bistro 蔬食餐酒館的「義大利經典煙花女水管麵」展現了這道料理應有的精髓。它以酸豆、黑橄欖和番茄為核心,再加入適量的熱油提煉辣椒香氣,最後拌炒上時令蔬菜,一切嚐來俐落灑脫。

不遠處的「癮 生活」是一間自家烘焙的咖啡館。我認為也像是一處驚喜製造所,從入口的門把、豐碩的豆單選項到自家手工製作的甜點與餐食,都能感受到店家誠摯實踐美好天地的用心以待。尤其店內的手沖咖啡,明亮剔透的輕盈口感,讓人重拾精力,又能一身輕快地繼續旅程。

輕鬆補給熱量的街邊小店

科博館的正門,有家在地五十年的「科博館水煎包」,以銅板價慰勞眾人的午後時光。雖以水煎包為店名,但櫥窗內的選擇卻是包羅萬象,甜甜圈、蔥捲、甜甜圈、葡萄奶酥、蘿蔔絲餅和咖哩堡等,酥脆的外皮成為熱量堆疊的問候。再從冰箱拿出一瓶紅茶搭配,一組可至科博館草皮享用的古早味下午茶套餐,愜意十足。

另外一處的街頭寶物箱,是位於梅亭街巷弄轉角的「禾豐鮮奶吐司」點心烘焙店。這家店供應的麵包都是當天手工製作,並使用天然酵母進行發酵。儘管店面不大,但鮮奶吐司和各種麵包的種類眾多,且時常提供經濟實惠的組合價,讓人目不暇給。

許多附近的居民騎著腳踏車前來購買,掛兩條吐司在手把上晃呀晃的,一日在科博館的安閒時光也隨之悠然結束。眯著眼睛,面對夕陽照耀的科博館,輕聲說著:「下次再見。」

閱讀更多:從傳統市場走至新式市集:永安市場到忠信市場,品嚐臺中特有的大麵羹

下港女子 楊甯凱

嘉義人,擅長企劃形式的主題性旅遊、亂闖當地的庶民小吃、體驗地方風土民情,以真誠、溫暖但不獵奇的角度,拿著一臺三手的富士相機趴趴走,邊書寫地方旅途的真實樣貌。臺灣旅遊、展覽、美食、地方紀錄、圖文內容創作,使用Fuji拍攝,偶爾iphone。

View All Article
相關文章
嚐美食 | 挑選物
ESPRES:SO如此表達
回上頁